行政决策的要素
1、决策主体:具有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,主要指中央和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(多元性、多层次性)。
2、决策客体:国家事务、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;分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对象、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对象。
3、行政信息:决策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输入、转换和输出的过程,信息的准确全面程度与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呈正比例关系。
4、决策方法:整体性思维方式、层次性思维方式、结构分析和研究方法。
5、决策效果:引导决策的方向,反映决策水平,检验决策方法的科学性、可行性、实效性和决策目的的合理性、现实性、社会性。
行政决策过程的阶段构成
1、确定决策目标:决策的前提。包括: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,分析决策的条件。标准:平衡需要与可能、表述清晰、主次分明、
2、拟订备选方案:决策的基础。任务:列出全部方案,预测各方案的后果,对比性评价。
3、选定行动方案:决策的关键。现实中遵循满意原则/有限理性原则。
4、决策过程反馈:在决策的不同阶段,通过信息反馈,对抉择进行实践性评价和检验,及时修正方向或弥补遗漏。
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
1、政治和法律因素:决策者首要考虑的因素。
2、决策对象的特性:对象的重要性、紧迫性、复杂性、特殊性、影响力等会对决策者产生不同的影响。
3、外部压力:社会集团、政治团体、社会舆论等独立于行政决策过程之外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;注意要发挥外部压力的正面作用,防止负面作用。
4、信息的质量: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及时性、全面性与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会影响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果。
5、决策者素质:分为个人素质和群体素质,直接影响决策水平、法律观念和判断力、承受力、敏感性。